小李每天一大早,她的手机就开始响个不停,接起来不是贷款推荐,就是口腔医院的优惠活动,甚至还有不知名公司的培训课程推荐。最让她头疼的是,这些电话的声音听起来特别像真人,直到她连续问了几个问题,对方都用固定的话术回答,她才反应过来这是个机器人。
如今市场上很多公司专门提供这种“外呼”服务,打着“高效触达客户”的旗号,帮助企业进行电话营销。
所谓的外呼机器人,实际上就是一套预设话术的智能系统,它们不知疲倦,每天可以拨打上万通电话。而且,声音大多是由真人录制,听起来和真人几乎一模一样。更厉害的是,系统还能识别接听者的关键词,自动调整对话内容,让人很难察觉这是个程序。
小旗曾经咨询过牙科问题,没过多久就接到了口腔医院的推销电话。这些电话就像精准投放的广告一样,总能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,但实际上,很多人并没有主动授权自己的信息。
这些外呼公司并不是用普通手机卡打电话,而是通过“虚拟运营商”的号码,也就是业内常说的“小号”。
虚拟号码的好处是,它们不需要实体SIM卡,申请也比较容易。外呼公司通常会从这些虚拟运营商那里批量购买大量手机号,然后配合AI机器人进行自动拨号。
很多人在网上填写表单、参加抽奖、注册某些网站的时候,不知不觉就把自己的信息泄露了。这些数据被收集后,会被卖给各种营销公司,再由外呼机器人进行“精准营销”。
比如之前在某个招聘网站投过简历,结果接下来的一周,他的电话就被各种培训机构“轰炸”,不仅电话不断,连短信也收了好几十条。
这些AI外呼机器人这样打电话,合法吗?
其实,按照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的相关规定,未经用户同意拨打营销电话属于违法行为。而且,相关法规也要求企业在收集用户信息时,必须获得明确的用户授权。
不要随意填写手机号,尤其是一些不知名的网站、抽奖活动或免费领取礼品的页面。
标记骚扰号码,如果接到可疑电话,可以在手机上标记为骚扰电话,这样以后就不会再被打扰。
使用运营商的防骚扰功能,很多手机运营商提供防骚扰服务,可以拦截营销电话。
关注个人信息安全,尽量避免在社交平台上公开自己的手机号,尤其是在求职、购物等场景。
如果发现某个号码频繁骚扰,可以向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投诉。
本文链接: https://www.zqsws.com/mfwz/1641.html 未经授权,禁止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