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北京的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,微短剧导演与他的好友张华在咖啡馆相聚。两人正讨论着近期微短剧行业的变化,李明感慨最近观众对微短剧的需求越来越高,但我们是不是该反思一下内容的深度?
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于3月12日发布了管理提示,强调微短剧创作要接地气,回归生活和艺术本身,不能一味追求“爽感”。这意味着,观众期待看到更贴近现实生活的作品,而非过度夸张的剧情。
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将于3月27日至29日在成都举办,主题为“极视听·强赋能”。这次大会将聚焦AIGC、微短剧+等热点领域,为创作者提供了交流与学习的平台。
3月14日,爱奇艺在苏州举办了“荧光之夜—2025微短剧盛典”,发布了新的合作计划,如“百部港片微剧计划”和“普法微剧万集计划”,旨在与合作伙伴共同探索微短剧精品化发展的更多可能性。这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平台支持。
3月13日,杭州启动了“浙里微光·微短剧+”创作计划,旨在加强微短剧创作引导,推出100部左右具有时代特征、中国气派、浙江辨识度的优质微短剧。这显示了地方政府对微短剧创作的重视,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多机会。
地方特色题材的微短剧可能因此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推广渠道。
微短剧创作应注意哪些内容导向?
应避免过度追求“爽感”,注重贴近现实生活,回归艺术本质。
微短剧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?
行业将朝着精品化、健康化方向发展,创作者需注重内容质量与社会价值。
本文链接: https://www.zqsws.com/mfwz/1651.html 未经授权,禁止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