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税知识right and interest

关税一涨,谁来买单?企业如何借优势转移关税成本?

作者:小旗  发布日期:2025-04-07 10:22:19  浏览次数:786

王姐在北京做高端检测仪器的进口生意二十年,客户多是科研机构和医院,核心零部件因为关税上调,供货价格要涨10%。别人听了要慌,她却很冷静。她知道自己手上的这款仪器全国只有她能拿到货,客户不找她就只能等三个月甚至半年。所以她直接把上涨的成本摊到终端售价上,客户还得排队要货。

对等关税列表.jpg

大企业掌控价格,说涨就涨

在一个领域里,如果只有一家公司能生产某个关键部件,比如全球某款高精尖芯片,别的公司哪怕再急也找不到替代供应商,这时候你涨价,下游也得硬着头皮接单。就算不是绝对垄断,只要是几家企业联合控制市场,也一样可以谈价格、涨价格,下游根本没得选。

产品太特别,价格自然说了算

设备不只是能测数据,还带专属的软件系统、售后服务、甚至还配有科研级算法优化别人家真做不来。这种有特色的东西,哪怕价格涨了,下游还是会买。

美国对等关税税率.jpg

这就是差异化优势,一种产品要是能做到在体验、设计、品质上都跟别人不一样,那客户就会“舍不得”换。高端品牌也是这样,某些奢侈品牌衣服,材料一涨价,它们直接调价,因为它们的顾客追的是品牌,不太在意那几百块差价。

大企业靠规模“杀价”,还能反过来加价

他们跟供货商说:“你这边涨税,我们可以多进些货,但得给我批量优惠。”这就是规模经济带来的优势,下游太大了,反而能压上游一头。然后他们再把涨上去的部分摊到终端价里,医院也照买不误。

产业链上下全是自己人,哪怕涨价也能灵活处理

她卖的设备其实也是她自己上游工厂组装的,进口零件涨价后,她就让工厂内部调价、做工艺优化、甚至让运输那边压成本,整体算下来她能平衡掉不少压力。

美国对中国关税到底是20%还是34%还是54%还是74%?.png

产品客户非买不可,再贵也只能咬牙买

有些产品是非买不可的,比如电、水、食盐、药品,哪怕涨点价,客户也只能接受。这种产品的供应商,只要不瞎提价,通常都能顺利转嫁掉上涨的成本。



本文链接: https://www.zqsws.com/mfwz/1743.html 未经授权,禁止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