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李每个月的快递都堆满了家门口,前段时间他在某电商平台购买了一款智能手环,结账时发现有个“先用后付”的选项,商家承诺“满意再付款,不满意免费退”。想着反正迟点付钱也没影响,他就顺手点了同意。可没想到,一个月后他竟然收到一条逾期提醒,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注意到付款期限已经到了。
他急忙去找客服想关闭这个功能,结果发现选项隐藏得很深,来来回回折腾了半天才关掉。更让他郁闷的是,这次逾期记录还影响了他的信用分。
很多电商平台都在推广先用后付,但很多消费者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到底签了什么协议。平台往往不会详细说明这个功能的具体规则,比如逾期会不会扣信用分、是否有额外费用等,导致很多人稀里糊涂地开通了这个功能。
很多人以为“先用后付”只是推迟付款,没想到背后还涉及信用评估、自动扣款等问题。
消费者本该有自由选择支付方式的权利,但一些平台却偷偷“帮”消费者做了决定。在结账页面,“先用后付”往往被设为默认选项,消费者稍不注意就可能直接使用这个功能。而当想要关闭时,却发现操作非常复杂,甚至需要联系客服或完成一系列步骤才能关闭。
虽然“先用后付”本质上不是贷款,但它依然涉及信用授信。如果消费者没有按时付款,不仅会被收取逾期费用,还可能影响信用评分。尤其是很多人误以为“先用后付”是无风险的,结果忘记付款或账户余额不足,导致不必要的损失。
“先用后付”一般都会绑定免密支付,也就是说,消费者不需要输入密码就能直接完成支付。这种方式虽然方便,但也增加了误操作或被盗刷的风险。如果用户的账户被盗,骗子可以利用这一功能进行消费,消费者甚至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损失金钱。
本文链接: https://www.zqsws.com/mfwz/1634.html 未经授权,禁止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