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先生急需资金周转,通过借贷宝平台借款5000元,但实际到账仅为3500元,扣除了1500元作为利息,约定7天后还款5000元。这意味着,洪先生在借贷宝平台借款5000元,实际到手3500元,7天内需偿还5000元,利息高达1500元,年化利率高得惊人。
同样,王女士在人人信平台借款30000元,实际到账仅为14000元,扣除了16000元作为利息,约定还款30000元。这种扣除部分利息后再放款的行为,被称为“砍头息”,大大增加了借款人的负担。
小李通过某平台借款10000元,实际到账7000元,扣除了3000元作为利息,约定一个月后还款10000元。这种情况下,小李实际承担的利息远超法律规定的范围。
人人信平台的一位产品经理透露,平台上的放款人常常通过制作假账号来规避法律风险,导致借款人在遭遇高利贷和暴力催收时,无法找到真实的放款人进行起诉。
这种操作使得借款人维权困难,权益难以保障。
这些电子签平台对放款人的资质审核不严,放任高利贷行为的发生。借款人签署电子借条后,实际交易往往在平台外进行,平台对交易过程缺乏有效监管,导致高利贷行为泛滥。
针对这些问题,相关部门已对借贷宝、人人信等电子签平台进行调查,并责令其暂停运营,进行整改。这表明监管部门对高利贷行为的重视,旨在保护消费者权益,净化金融市场环境。
高利贷行为违反国家法律规定,放贷人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或刑事责任。
本文链接: https://www.zqsws.com/mfwz/1638.html 未经授权,禁止转载。